孙子兵法与投资实战19
孙子兵法与投资实战19:只要做到这5条,必然可以实现盈利
孙子兵法《谋攻篇》最后很清晰的说明了:只要从5个方向努力,就能实现稳定盈利!
计篇讲战略庙算,作战篇讲费用与成本,而谋攻篇的讲的是具体挣钱的操作方法!
所以谋攻篇中有交易系统的所有细节,其中包括:操作级别,买卖时间,风险控制,资金管理,如何执行等必要内容。
总的来说,就是要做到以下5个要点:
故知胜有五: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; 识众寡之用者胜; 上下同欲者胜; 以虞待不虞者胜;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。此五者,知胜之道也。
这里讲了获胜的五个要点:
-
明白自己与敌人的实力对比:多空力量对比
-
管理方法与管理能力:资金管理与仓位分配
-
万众一心的状态:是否与市场同步
-
战前准备是否充分:入场与持有是否考虑到各种可能,并准备好了应对方案
-
君主不瞎指挥:贪婪与欲望不要发挥作用
这5点能都明白,都做到,就必然能实现盈利。
虽然做到不容易,但给了大家一个清晰的努力方向,向这个方向前进,胜利就在前方!
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
林彪与粟裕算是开国将帅里两位军神级的人物了,有流传这么一句话,林彪说可以打的仗,一定可以打,粟裕说不能打的仗,一定不能打。
说明林彪打仗比较稳,所以林说可以打,把握比较大,粟裕比较激进,专打神仙仗,他说不能打的,肯定不能打。
但是,两位大佬自己心里都很清楚,什么样的仗能打,什么样的仗不能打!这就是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!
要知道能不能打,至少要了解两方面的情况,战场,时机,敌我双方的兵力等。
在投资上说,要知战与不战,就要了解以下情况:
-
在外部,大盘状态,行业状态和买入股票的当下状态。
-
在内部,自己还有多少风险可以承担,有多少资金可以使用。
这是孙子兵法的基本思路,赢了再打,不打无把握之仗。
能不能打是客观的,事先就能知道个七七八八,而不是什么都不清楚,糊里糊涂的就冲进去,然后期望胜利。
要打明白仗,不能打糊涂仗。
正如后面形篇中说的:胜兵先胜而后求战,败兵先战而后求胜。
孙子的思路是一惯的,开篇的五事七计说的也就是这个。
识众寡之用者胜
什么叫识众寡之用,也要分两个方面讲:
-
要知道用多少人才能打赢。
-
知道如何管理与使用这么多士兵。
第一条就要靠经验与水平,这是对战场形势的综合判断,比如秦始皇问灭楚国要多少人,王翦说要60万,李信说20万就够了,结果李信用20万攻楚,大败,后来还是王翦用60万才搞定。
第二条就更难了,讲的是管理水平,打仗的关键其实不在打,而在平时的管理。首先几十万年轻人挤在一起,吃唱拉撒就是个大活,能平稳带出去走一圈,都是很大的本事,更别说打仗了。
还要让士兵按要求行军,放哨,守夜,训练,拼命,这些可都是硬功夫啊,不是用什么奇谋妙计能解决的。韩信带兵,多多益善,这是强大的管理与协调能力。
说到管理,就是组织架构,权责分配等,听起来很枯燥的东西,其实是真功夫。
对投资者来说,这就是资金管理与仓位分配的问题,这里面的道道是非常深的!
上下同欲者胜
这是道,是政治,如同在”计篇“所言:“道者,令民与上同意也”。
政治上君臣一心,百姓支持,整个国家志向一样,欲望相同,这个力量是极为强大的。
这里有个关键问题:谁同谁的欲?
这主要涉及到两个努力的方向:
第一种:让下面的欲同上面的欲:食物链上层的人,通过宣传,教育,忽悠,欺骗,威逼,利诱等一系列方法,改变人的思想,把上面的欲望转变成下面的欲望。
比如说:价值投资,现在基金等大的主力,因为各种限制,基本上只能采用价值投资的方法,于是我们就发现,市场上流行的炒股方法,已经不知不觉中,由当年的技术分析变成了价值投资方法。
这就说明,有人想把散户拉到同一方法中,再用自己的绝对优势割韭菜。
第二种:让自已的欲同大众的欲:上面的人通过自律与克制,将自己的欲望调节为与大众的欲望相同。如道德经所说:圣人无常心,与百姓之心为心。就是这个道理。
这种方法对散户来说更为可取,因为散户没有力量改变别人,所以,就只能改变自己!
将自己的欲望,完全与市场欲望融为一体,市场想涨,我们就做多,市场想跌,我们就做空。
而不是以自己的期望来代替市场的欲望,强行地拧着与市场对抗,对抗的结果通常是散户被市场教训的体无完肤。
以虞待不虞者胜
意思很简单,但却极为深刻:凡事做好准备,才能成功。
我们经常听见的事例是这样的:
某某军师掐指一算,算出敌人今夜要来偷营,通知将领,军兵,提前做好准备,设好埋伏。结果敌人真的来了,因为军师早有准备,所以大败敌军。
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?当然不是!这是文人不懂军事,所编写的传奇故事,用结果来倒编过程。
事实上,这又是一个沉没的成本的事例,其实,无论敌人来不来偷营,我们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!
-
敌人来了,我们准备的事情被触发了,对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,所以被记录了下来。
-
如果敌人没来呢,我们的准备就是沉没的成本,对历史没有任何影响,自然就不会有记录。
那有人会说,敌人没来,不是白白准备了吗?
是的,这就是真相:每一次成功准备的背后,有99次,甚至999次未产生效果的准备。
投资也一样:你做了100次止损,可能最后只有2次止损股票发生了崩盘性的大跌。
所以,不是诸葛亮神机妙算,什么事都预先知道,而是他的准备工作做得足够细致,足够周密,敌人所有的进攻,偷袭都没有超出他预先的准备。
诸葛亮一生唯谨慎,他靠的是周密细致的安排与准备,使他虽然战绩不算突出,但从来没有发生过崩盘的现象。诸葛亮是被操心和巨大的工作量累死的,不是掐指一算算死的。
对比曹操,大起大落就比较多了,崩盘次数不少,割须弃袍的事也不少。
投资不要学曹操的大起大落,而要学诸葛亮的四平八稳,要把准备工作变成日常的工作,每天开盘前就做好当天的操作计划,涨了怎么办,跌了怎么办,不动怎么办。
有了准备,自然就不会有意外,不会有怨天尤人,一切都在计划之中,一切按日常操作即可。
将能而君不御者胜
这就是执行问题,在投资过程中:
-
“君”是情感与欲望,是思考系统1
-
“将”是理智,是经过验证的交易系统,是思考系统2
理智与情感会在操作中不断争夺操作的控制权,情感的力量常常会强于理智。
情感的力量一直在线,理智却常常缺席,因为理智如应用程序,需要额外的能量启动,情感却是与生俱来的,进入了身体的基因之中。
这就需要自己不断积累经验,不断提高与修正。
不能改正,是因为痛得还不够!
面对痛苦,体验痛苦,才能在痛苦中提升。
逃避会减少痛苦的分量,造成教训不够深刻!
知彼知己,百战百胜?
孙子最后总结:
故曰: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; 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; 不知彼,不知己,每战必殆。
总之,所有的工作就是分为两类:
-
了解市场
-
了解自己
了解市场不容易,了解自己更难,把这两个都搞明白了,就不会有大的损失了。
这里需要特别说明: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; 经过流传,很多人将这句话改成了知彼知己,百战百胜。看起来意思一样,境界上却是天差地别。,
百战不殆,是指没有大的损失,而不是不败,可以小亏,但不能大亏,百战百胜是不可能的,甚至不败都做不到。
百战百胜就是一种幻想,深深的根植于大众的脑海之中,这也就是为什么奇谋妙计,灵机一动,传奇故事等这么受人欢迎,因为满足大家了的欲望啊!
小结
谋攻篇讲的是具体作战过程的一个整体规划,对应于投资的交易系统。
对后面几章是一个引领的作用。
接下来的三章是:形篇,势篇,虚实篇,直接讲力量的识别与分析,可以说是孙子兵法中精华中的精华!
其实,后面三章就是教我们如何知彼知己!
有问题,有方法,才是兵法!
只提问题,不讲方法,就是抬杠与耍流氓。